2014年全省旅游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5-09-10 信息来源:管理员 点击次数:6270
来源:浙江省旅游局 发布时间:2015-2-2
一、2014年全省旅游工作简要回顾2014年,是我省旅游发展富有挑战、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一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旅游系统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克难攻坚、扎实工作,保持了旅游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涌现出一批亮点。
1.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据统计,全省全年旅游总收入达6300亿元,同比增长13.8%。接待入境旅游者931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7.5亿美元,其中,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70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4.7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6.7%、4.6%、10.2%和14.3%。
2.旅游市场活动丰富多彩。围绕“诗画浙江”整体品牌,成功举办“看晚报•游浙江”、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浙江(山东)旅游交易会、2014中国(浙江)国际旅行商大会、“诗画浙江,美上加美”等系列推广活动,组织促销团赴德、希、奥、新、印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市场宣传推广。新媒体营销亮点纷呈。首创智慧旅游嘉年华广场、“支付一分钱,浙江美景任你邮”等系列活动,与携程、同程、百度、优酷等网站合作并在首页开辟“诗画浙江”专区。全省10余个市、县(市、区)500多家旅游企业开通了网上旗舰店,浙江旅游微信入选全国十大“政务类优秀案例”,“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跃居全国第二。
3.旅游改革创新稳步推进。省旅游局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局机关行政权力从126项削减到6项、审核转报类2项,削减幅度达93.65%,所有行政处罚权下放到市地,统一实行属地管理。各地积极探索,大力推进旅游改革工作,舟山、桐乡、安吉等重点旅游改革试点单位在政府主导、体制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走出新路子;开化、淳安、庆元、景宁、文成、泰顺六县获批成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名单;开化、仙居获批开展国家公园试点。
4.旅游行业品质有序提升。省政府全面启动景区综合整治工作,出台《关于全省旅游景区环境百日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梁副省长亲自出席景区整治现场会,亲自带队开展督查。全省11个市、78个县(市、区)召开整治动员会,共排查整治各类问题3188处,整治的数量、规模、力度、成效达到了整治预期。此外,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全省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绍兴市、淳安县入选“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示范县)”,开元、西溪湿地入选“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杭州、宁波游客满意度居2014年度全国第二和第五名。温州获批成为大陆居民赴台湾个人游试点城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千岛湖国际酒店管理学院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正式授牌。创新旅游统计工作,实施新的国内旅游接待统计指标评价办法。发布《果蔬采摘基地旅游服务规范》和《房车旅游服务区基本要求》两项浙江省地方标准。新增省级旅游度假区7家,4A级旅游景区13家,特色文化主题酒店10家,绿色饭店15家,高品质旅行社22家。
二、当前旅游业发展形势
(一)三大新背景
1.经济新常态给旅游发展提供新机遇。新常态下,虽然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但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动力转换,更加注重集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繁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更加受到重视。国家旅游局提出,旅游业正在成为新常态下九大新的增长点。(1)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环境友好型、生态共享型的新增长点。(2)旅游业是消费潜力大、消费层次多、持续能力强的新增长点。(3)旅游业是兼具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功能的新增长点。(4)旅游业是就业容量大、层次多样、类型丰富、方式灵活、前景广阔的新增长点。(5)旅游业是带动全方位开放、推进国际化发展的新增长点。(6)旅游业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7)旅游业是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新增长点。(8)旅游业是促进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小康的新增长点。(9)旅游业是新的经济社会组织方式,是有助于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新增长点。所以,我们认为,新常态必定带来旅游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2.省委省政府系列组合拳给旅游发展拓宽新空间。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两美浙江”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省之力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重大部署。这些“组合拳”表面上看跟旅游工作没有直接关联,但从实际效果看,一系列组合拳让旅游环境更优、景色更美、空间更大、后劲更足、任务也更重,而且在全省上下更形成了抓旅游的共识。夏宝龙书记在省旅游局调研时就明确指出,旅游业不仅是“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的承接产业,而且还是支柱产业。
3.全省旅发大会给旅游发展绘就新蓝图。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描绘了打造旅游“万亿产业”的新蓝图。解读旅发大会精神,可概况为“六个新”,即新战略、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新载体、新举措。这“六个新”体现了旅游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前所未有的重视、前所未有的支持、前所未有的氛围和前所未有的压力,标志着浙江旅游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四个新特点
经济进入新常态,旅游业也呈现出新特点:
一是大旅游、大氛围。省委省政府明确,从今年开始,把旅游纳入省对市的考核,并建立旅游等七大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各项政策和要素全面向七大产业倾斜。杭州、湖州、金华、台州等地召开旅发大会,出台政策意见。11市就有7个市成立旅委。可以说,全省大旅游、大氛围已经形成。
二是大项目、大投资。截至2014年底,全省在建旅游项目1126个,总投资8238.78亿元,当年实际完成投入1049.69亿元。不仅投资额度大,而且项目单体大,超过50亿的大项目有31个,总投资2879.6亿元;超过百亿的有11个,总投资1560亿元。
三是跨产业、多领域。当前,旅游与相关部门的融合进程不断加快,旅游跨界、跨区域融合已成常态、成规模、成新业态的重点,骑行绿道、露营地、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等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海洋旅游、生态旅游、养老养生旅游、运动休闲旅游等市场份额占比越来越高,势头也越来越好。
四是大众化、个性化。旅游成为广大群众的一种生活常态。据预测,2014年我国人均出游率接近3次。而且,旅游方式也发生颠覆式的变化,自助游、自驾游时代正在到来,休闲度假、深度体验等个性游迅速崛起。信息技术对旅游出行、交易、推广、公共服务等各环节产生深刻影响,对人们旅游观念的影响将更颠覆、更彻底、更迅速。
(三)六个新问题
1.水平经验不适应。这一轮旅游大发展兴起后,市县很重视,书记、县长亲自抓旅游,推出一批旅游大项目。对此,我们既高兴,又忧虑。一个项目投资几个亿,甚至数十亿,如果前期工作不充分,那就很容易造成失误。
2.管理体制不适应。《旅游法》规定的综合协调和产业促进职能尚未完全落实到位,“小旅游”管理体制越来越难适应“大旅游”发展的要求。同时,部门之间的利益平衡、行业之间的发展侧重、行政法规的关注点,都还存在协调、统一、规范的过程。
3.队伍建设不适应。对照万亿产业的要求,我省高素质旅游人才、旅游管理人才短缺,服务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和保障机制不完善。
4.发展方式不适应。旅游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与结构不优并存,难以满足多样化、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旅游国际化水平不高,浙江旅游国际知名度偏低,国际市场份额偏小;旅游市场主体不强,缺少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景区和大集团;旅游集约化程度不高,旅游资源被浪费、破坏、毁损的现象时有发生。
5.行业发展现状不适应。旅游消费环境并不如人意,游客满意度还不高,欺客宰客、“零负团费”、导游回扣事件时有存在。旅游不文明现象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6.公共服务不适应。旅游的信息咨询、交通出行、质量投诉、安全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旅游“六要素”配套产业链欠完善,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等公共设施水准不高,部分景区外围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仍然存在。
总之,我们要把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作为旅游工作的大逻辑和大方向,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问题,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