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2015年至2017年),是加快建设“两美”浙江、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重要时期,也是打造旅游万亿产业、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节点。发展旅游业,必须紧紧抓住旅游景区这个龙头和核心,以旅游景区的转型提升,推动旅游业改革发展。为加快推动旅游景区转型提升,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业成为万亿产业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4〕42号)、《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旅游局关于印发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14〕1130号)精神,特制定旅游景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两美”浙江战略部署,顺应旅游新环境、新常态、新趋势,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整治、创建、提升”三个并重,突出“景区业态、内涵品质、综合功能、配套设施、管理服务、生态环境”六大重点,着力推动旅游景区全面转型发展。 二、总体目标 着力做大做强浙江旅游景区,加快推进景区转型发展,不断提升景区发展质量,努力使景区生态环境更美、文化特色更明、服务品质更优、综合效益更好、市场竞争力更强,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到2017年,争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家,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50家,国家5A级景区达到15家、4A级景区达到200家;游客接待量超过2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3亿元的大型综合景区和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1亿元的精品特色景区各超过30个,旅游景区在国内外知名度得到较大提高,游客满意度超过90%。 三、主要原则 国际化。坚持国际化引领,以国际一流标准和要求,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提升景区服务,优化景区环境,塑造景区品牌,加强国际旅游营销和市场拓展,不断增强旅游景区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品质化。坚持品质化发展,以人为本,主客共享,深入挖掘、展示特色文化,注重建设标准化、管理细节化、服务人性化,加强景区软硬件的配套建设,推动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进一步打响旅游品牌,提高旅游品位,提升服务品质,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 生态化。坚持生态化转型,坚守生态保护的底线,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把真山真水真空气、原汁原味原风情作为景区建设最大的优势、最好的品牌,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使旅游景区成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载体,助推“两美”建设。 智慧化。坚持智慧化运作,充分整合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建立健全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旅游景区管理方式、经营方式现代化,努力实现旅游景区管理智能化、智慧化。 四、重点任务 (一)着力提升环境质量 按照零违章建筑、零水体污染、零卫生死角目标,全面开展景区内外环境“洁化、绿化、美化”(以下简称“三化”)提升改造,不断优化旅游景区综合环境质量。到2017年,全省4A级以上景区通景公路两侧、景区主要出入口可视范围及景区内部环境“三化”率达到90%。 1、全面开展景区洁化。加强通景公路沿线、景区主要出入口可视范围及景区内部环境整治。对路面边坡、设备设施、建筑立面、水体环境、垃圾卫生进行全面整治,拆除或改建景区内外的违法建(构)筑物、破旧建筑、无序市场、垃圾回收中转站等有碍观瞻的场所,规范设置旅游交通、宣传广告、导览介绍等各类标识标牌,清洁游览场所地面,确保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丢、乱刻、乱画、乱吐等“八乱”现象;开展景区湖面、河道、溪流等水域环境整治,开展景区污水治理,禁止将未处理达标污水直接排放,确保水质清澈洁净;开展景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箱数量充足、外观整洁统一,垃圾日产日清,分类处理。 2、扎实开展景区绿化。实施景区通景公路沿线绿化改造工程,通景公路沿线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0%以上,平均单侧绿化宽度达到5米以上。开展景区内植被覆绿工作,对山体、水域、道路、公共场所周边进行绿化改造,提升景区的整体生态环境。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与管理工作,打造精品绿化工程,避免出现低质景观。 3、精心开展景区美化。加强景区建筑物外立面提升改造,确保各单体建筑风格与景区整体环境协调一致、和谐相融。完善和规范景区交通标识、景区介绍、安全警示等标识标牌系统,布局合理、图形规范、维护良好,无脱落、无破损、无腐蚀。改善景区内外村庄的村容村貌,努力做到房前屋后、庭院美丽整洁,无乱搭、乱建,做到管线不乱拉、东西不乱挂、工具不乱放、垃圾不乱丢、车辆不乱停。 (二)着力提升产品业态 加强资源整合,以产业融合为载体,推动旅游景区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不断丰富旅游元素、创造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业态、优化产品体系,推动景区转型升级,引导旅游景区从纯观光型向休闲度假转变,打造浙江旅游新亮点。 1、加快推进旅游度假区建设。把旅游度假区作为主平台,围绕“规范、考核、提升、拓展”四个主题,全面推进旅游休闲度假功能、资源环境整合功能、旅游产品培育功能和开发管理服务功能提升发展,努力把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旅游经济强省的先行区和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集聚区。加快东钱湖、湘湖、鉴湖-柯岩、平湖九龙山、太湖、千岛湖、舟山群岛普陀国际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支持资源禀赋优良、发展基础扎实、要素保障有力的地方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到2017年,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达到50家,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家。 2、加快培育产业融合景区。以五个一批为重点,加快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外延提内涵,全面提升旅游景区的综合效益。 加快改造一批乡村旅游景区。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围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目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大力促进旅游与农业、林业、渔业、水利、海洋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发挥生态优势,挖掘民俗文化,彰显乡情特质、突出乡村特性,体现乡野特色,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景区。以特色民宿、乡村旅游景区、农业休闲观光园、生态旅游区建设为抓手,开展乡村度假、深山探险、溪水漂流、森林氧吧、海钓潜水、采摘尝鲜等特色乡村休闲旅游活动,加快产品创新、功能重组和特色重塑,加快乡村旅游景区化,引导乡村旅游全面迈入品质化、品牌化、特色化和景区化的发展轨道,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就业吸纳能力和惠民富民能力。到2017年,重点培育1000个乡村旅游A级景区和特色乡村民宿。 加快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景区。深入挖掘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横店万花园、中华复兴城、金满湖文化创意园地心世界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在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景区特色文化主题酒店、旅游文化演艺项目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到2017年,全省重点建设50个文化旅游示范基地、5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在景区区域建成50家特色文化主题酒店,10台全国著名的旅游文化演艺节目。 加快发展一批生态旅游景区。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利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成果,加快推进丽水千峡湖旅游景区、台州绿心飞龙湖生态景区、绍兴青旅羊山生态城景区等总投资超50亿项目建设,打造绿色低碳旅游业,培育发展生态旅游区。到2017年争取创建10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国家公园,100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加快建设一批城镇休闲景区。主动融入“美丽浙江”建设大局,主动配合全省特色小镇建设,服务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镇古村,强化传统乡村风貌保护,创建特色街区、特色社区,突出文化底蕴的挖掘、景观风貌的优化、休闲业态的多元化,改造提升具有历史记忆、江南特色、民俗特点的旅游特色小镇景区。衢州龙游中国家居文化园、盐官旅游区古城、绍兴金沙·东方山水国际商务休闲中心等项目竣工开放,加快培育50个有丰富休闲元素、浓郁生活气息、高尚旅游品位的风情小镇景区(街区、社区)。 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新型景区。依托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整合提升特色医疗、中医药疗养、美容保健、康体养生和温泉、竹炭、中草药等特色资源,培育一批医疗康体景区。建设一批以户外休闲、康体活动、垂钓、自行车、徒步健行、拓展运动、游轮游艇、房车基地、自驾车露营地等为特色的休闲运动项目景区。依托特色工业企业,打造体验性强、产业链长、影响力大的工业旅游A级景区 |